《新苏黎世报》刊出对前中欧商会主席伍德克的采访,他指出,由中国汽车制造商带动的残酷价格战迟早会到来。 《世界报》的分析文章写道,目前欧盟除了德国在内的四个国家以外,其他国家大多没有明确的中国战略。
《新苏黎世报》发布一篇前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rg Wuttke)的采访,他向《新苏黎世报》表示:汽车行业出口荣景是目前低迷中国经济的少数亮点之一。文章标题引用伍德克所言“我们将经历一场来自中国的汽车海啸”,他也警告西方汽车制造商:一场残酷的争夺战近在眼前。
伍德克向记者Mark Dittli表示:目前中国的汽车出口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近年来该国已具备每年生产5000万辆汽车(包含燃油车和电动车)的产能,而其中约有2700万辆可供出口。他指出,尽管目前中国遭遇运输瓶颈,不过一旦未来更多货机、货船投入运输,“我们将经历一场来自中国的汽车海啸,这会为汽车行业带来残酷的争夺战和价格战”。
上个月,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开启反补贴调查。对此,伍德克认为欧洲面临的困境是:“我们实际上已决定从2035年起禁止使用内燃机,我们是否仍要对绿色技术筑起防护墙?我们是想用中国的产品来应对气候变化,还是想对它们课税?”
伍德克认为,让中国企业如宁德时代在欧洲建厂是目前唯一的解决方案,他们在电池等领域的技术领先欧洲多年,能带来专业知识并协助建立供应链。他说:“在我看来,只有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才能将这些工作留在欧洲。当然,中国也需要向欧洲公司更加开放市场。”
《世界报》驻布鲁塞尔特派员Stefan Beutelsbacher在其分析文章“对手、朋友还是死敌?欧洲对待中国的草率态度”内指出,大多数欧盟国家还没有针对21世纪超级大国——中国的官方战略。
文章写道:“人们常说中国是21世纪的超级大国,许多西方国家依赖中国。中国是原料供应国、销售市场和投资地点,欧洲公司在那里雇用了数十万人。然而,大多数政府并没有制定如何与中国打交道的计划,至少没有已公开发布的计划。”
作者提及德国亲绿党的伯尔基金会(Heinrich-B?ll-Stiftung)的研究,“只有四个欧盟国家——德国、芬兰、瑞典和荷兰——制定了官方的中国战略。一些政府,例如法国和比利时政府则尚未公布官方文件,内容如何只有该国官员知道,但大多数国家可能根本没有任何针对中国的应对方针。”
“根据该基金会的说法,德国对华战略是最详细的,一共有64页,而德国经济部也有内部指导方针。相较之下,所谓的欧盟经济安全战略只有17页。而且措辞更加含糊。”
文章引用研究员马德尔(Jacob Mardell)的话写道: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一些欧盟国家有不同的政治优先事项,因此将中国战略放在了次要地位。小型国家也有可能是缺乏中国方面的专业知识,又或者一些政府可能只使用内部战略文件,以避免对华关系受到负面影响。
不过,“从迄今为止发布的内容中可以看出最重要的一点:(对中国的)担忧正在加剧。德国、芬兰、瑞典和荷兰这四个目前已制定官方对华战略的国家都强调必须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他们都称该国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同时还指出,竞争对手的那一面最近变得更加主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