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全球芯片短缺可能对经济和地缘政治带来的冲击,美国总统拜登2月底下令展开100天的产业供应链审查;正在召开的中国两会上,芯片自主开发也成为热议话题。谁能解决这场芯片危机?美国战略和技术安全专家说,最大赢家应该是美国公司,中国目前的技术能力只能使其成为赢家之一。
美国的半导体芯片短缺被业界和公众注意到是2020年底的事情。早在去年圣诞节前夕,美国主要芯片生产厂家的主管们开始接到各大汽车制造商的求助电话,恳求他们加快和增加芯片的产量。
一时间,美国各家芯片制造商成了汽车制造商追逐的对象。
美国加州芯片制造商“格芯”(GlobalFoundries)公司的老总汤姆?考菲尔德(Tom Caulfield)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回忆道:“福特、大众、宝马、戴姆勒-奔驰、菲亚特-克莱斯勒、通用等等,所有这些厂家的老总都成了我新的最好的朋友。”
导致“芯片荒”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的战略与安全专家们说,美国出现汽车用芯片短缺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病毒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导致电子产品需求激增,继而诱发了芯片制造商纷纷转向生产更多高档电子产品生产的需求。另一方面,汽车制造商对经济复苏的速度估计不足,疫情期间削减了芯片的订单,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美国知名智库“兰德公司”(RAND)高级研究员何天睦(Timothy R. Heath)对美国之音表示,美国市场芯片出现短缺的现象,是由于电子产品需求的激增,以及芯片制造技术的持续困难造成的。而对于电子产品需求的激增,部分原因也是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的影响。
“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使得人们呆在室内或者居家工作,并相应地增加了对各种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这种需求的增长与持续有限的芯片供应产生冲突,而芯片的生产在技术上难度是很高的。因此,芯片制造商要突然增加产量也是不容易的,” 何天睦说。
总部设在美国夏威夷的研究机构“东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的高级研究员饶义(Denny Roy)也表示,美国芯片短缺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导致对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需求激增造成的。人们由于远程工作或避免外出社交活动而购买更多的电脑、电子娱乐设备等。
饶义补充说:“第二个原因是美中之间的贸易战,贸易战限制中国产品促使一些公司囤积芯片,从而削减了全球的芯片供应量。”
与此同时,也有专家指出,美国汽车业“芯片荒”的发生,是美国各大汽车制造商对经济重启带来的市场需求以及生产策略的判断失误造成的。
詹姆斯·刘易斯(James Lewis)是华盛顿公共政策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高级副总裁兼战略技术项目总监。
刘易斯对美国之音说:“汽车制造商低估了经济复苏的速度,并且削减了芯片订单。而芯片制造商则转而去供应其它消费类设备的生产;因为无论怎么说,消费类设备的利润更高。”
按照刘易斯的分析,目前美国芯片生产系统中,已经没有任何松动和多余的产能;因此很难把产品转回到汽车生产上。
“但是汽车公司,尤其是那些依赖‘适时生产’的公司,便陷入了困境。 可能需要三到五个月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他说。
所谓适时生产(just in time manufacturing),是指厂家为了避免因过量生产、等待时间和过剩库存造成浪费,所采取的一种生产战略。
“芯片荒”对美国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冲击
世界进入数字时代,半导体芯片不仅仅是汽车、民用消费和娱乐电子产品生产的必需品;而且也是许多军民融合高科技产品、甚至是现代武器的必需品。有德国媒体形象地将半导体芯片称作是“数字时代的石油”。
分析人士担心,芯片的短缺不仅仅是影响经济和民生的问题,而且关乎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安全问题。
“东西方中心”高级研究员饶义认为,对于美国和许多其它国家来说,芯片短缺可能会导致某些类型的经济活动放缓,这可能会将一些经济体推向衰退的边缘。
他同时指出:“芯片的短缺还可能使得许多重要硬件,如电脑和战斗机等的供应突然减少,从而影响到国家安全。 ”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副总裁、战略技术专家刘易斯对美国之音表示,无论“芯片”是否已经成为数字时代的石油暂且不论,目前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如何能够在全球范围扩大芯片产能;二是如何能够在美国扩大产能。
“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必须愿意花钱,我们必须找到合适的产业补贴来扶植这个行业;而且所有其它国家都使用补贴的手段,” 刘易斯说。
兰德公司的何天睦则认为,芯片的短缺为美国提供了一个机会,以确保其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从而支持生产电子产品、汽车和其它产品的美国及其盟国制造商。“美国制造商仍然保持着世界最先进的制造商之一的地位,”他说。
美国能否解决“芯片荒”问题?
日前美国财经媒体CNBC的报道说,中国的主要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SMIC)可能会成为全球半导体芯片短缺的一大赢家。而另一方面,由于不久前拜登总统下令对全球供应链进行审查,并且实行“减少中国依赖”的政策,美国如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美国之音采访的几位专家皆认为,按照目前中国的芯片生产水平和能力,“中芯国际”不会成为这次芯片短缺的大赢家。
兰德公司的何天睦表示,中国的芯片制造商的技术能力,仍然不如其它最先进和最具竞争力的公司。中芯国际和其它中国公司,仍然严重依赖美国的技术和零部件。
此外,何天睦补充说:“美国限制中国企业采购和使用美国制造的芯片的能力,可能会降低华为和其它中国公司主宰全球市场的能力,并为美国、欧洲和其它亚洲公司在同一市场提供机会。”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战略技术专家刘易斯也对美国之音说,最大的赢家是美国的“应用材料公司”、荷兰“阿斯麦”(ASML),以及其它半导体制造设备生产商。
不过刘易斯同时表示,“中芯国际”应该也是此次全球芯片荒的赢家之一。“因为对芯片制造设备的需求急剧上升, 任何制造芯片厂家日子都会很好过,而中国的中芯国际只是其中之一,”他说。
另一方面,在兰德公司的何天睦看来,目前美国对中国芯片制造设备和技术出口的限制,可能会影响中国推广消费品、汽车和其它依赖中国技术的产品的能力。
众所周知,中国一直希望拥有生产世界上最先进芯片的本土能力。 去年,特朗普政府实施制裁,使得中国的“中芯国际”更难从美国获得先进的芯片制造设备,因此中国的这一愿望遭到了沉重打击。
不过,东西方中心高级研究员饶义认为,中国的“中芯国际”目前正受益于全球汽车制造商日益增加的芯片订单。
他说:“虽然中国制造芯片使用较旧的技术,质量也不够高,但对于汽车电子系统来说,它们已经足够好了;因为汽车电子系统的标准比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要求低得多。 ”
与此同时,北京可能会将提高芯片生产能力纳入中国的“十四五计划”。在目前正在召开的“两会”上,芯片自主开发和加快推进智能汽车,成为汽车界的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
“两会”开幕前,中国工信部总工程师兼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向媒体介绍了在“十四五”和全球整个环境变化下中国芯片行业的发展规划。这些迹象显示,北京已经开始高度重视芯片产业的自主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