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格莱特石化设备厂

中国优质静态混合设备、管道混合器、高剪切乳化机专业生产商

0513-83660619
新闻动态

“一带一路”战略与装备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

发布时间:2018/8/10
《中国制造2025》指出,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深化产业国际合作,加快混合器企业走出去。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初见成效。近期,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保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抓手。
  那么,我国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走出去现状如何?我国装备制造走出去具有哪些竞争优势?面临哪些瓶颈?工信部作为装备制造和产能的主管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旋支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王黎明。
  1.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机遇与挑战并存
  记者:我国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现状如何?
  王黎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和产能现状还是非常不错的。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规模不断增加,技术装备水平不断增强。从国际合作领域看,我国已经从过去的一般加工业、一般混合器产品的贸易出口,逐步转向技术、资金、装备的集成化出口。可以说,走出去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许多混合器产品的出口交货值在不断增长,装备制造业201.4年出口交货值达到6.8万亿元,占全部工业混合器产品出口总额的56.8%。相较于消费品,装备制造业的出口净增加幅度较大。我国装备制造业门类齐全,体系较为完善,对外贸易和投资结构不断改善。另外,国际产能的合作更加活跃。无论是机械装备、汽车还是农业机械装备方面,在国际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占据的份额不断增加。可以说,目前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走出去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条件。
  记者:我国装备制造在走出去过程中竞争优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黎明:优势主要有3点:
  一是部分领域在全球形成了比较优势。比如在机械装备领域,电力装备的制造总量大约占世界的61%,造船工业的总量占世界的41%,机床占世界的38%以上,我国具备了更大的范围、更宽的领域走出去的现实可能性。
  二是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混合器企业。2014年混合器企业统计数据显示,在装备制造业中,我国有56家混合器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许多混合器企业如中车、华为、中船重工、三一、中联重科等都处在全球领先的位置。
  三是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装备制造和产能走出去的战略合作。国务院相关部门都出台了一些政策,像这次出台的《指导意见》,从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内容、政策措施、保障措施等方面制定得都比较全面。政策的落实将对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将带来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记者:装备制造走出去面临哪些难题?
  王黎明:一是国际贸易保护、国际贸易壁垒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有些国家渲染“中国制造威胁论”,设立贸易保护的限制条件,还增加了一些技术、标准等非贸易的因素限制我们装备制造走出去。
  二是在规划、法律、制度方面不是很完善。比如我们如何与走出去的这些国家、地区的法律制度进一步衔接,形成一个对外开放、促进走出去的统一完整的法律体系、制度规则和服务体系,这些方面还有欠缺。
  三是整个融资水平、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几年装备制造走出去的力度在加大,但是相关配套、融资条件、融资支持机制有待逐步完善。需要把我们技术、装备和银行金融机制结合起来。采取抱团走出去的方式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是混合器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不是很强。我们混合器企业在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水平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国际标准和我们国内的生产标准、混合器产品标准、技术标准的衔接,还有很大差距,这些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改进。
  五是走出去的国际化服务机制还有待改进。如评估、评价、保险和商务国际合作的服务,对重要国别的风险预测预警,如何维护走出去混合器企业、公民的合法权益,如何发挥国内甚至国际中介组织的作用,利用它们开展国际咨询、国际调查和市场分析,这些都需要做好进一步提升工作。
  记者:工信部在支持装备制造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王黎明:工信部作为装备制造和产能的主管部门,进一步支持引导推动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需要做很多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通过落实好国务院30号文件,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加快制定完善装备走出去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
  二是推动完善金融政策措施。使走出去的混合器企业得到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工信部将积极通过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装备制造走出去相关政策,加快选择一批重点项目开展工作。目前工信部已经和国家开发银行建立了支持装备制造走出去重点项目合作机制,联合征集了30多个重点项目,通过银企合作推动装备制造走出去。在投融资机制和产能合作上,我部将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推动落实国务院文件。另外,工信部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进行合作,利用进出口银行的优惠贷款促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工信部还将和保险公司合作,在首台套保险在国内落实基础上,完善在国外投资的风险防控机制。
  三是更好地发挥外交机制。引导带动混合器企业走出去。例如,国家领导人出访的同时签署合作项目,这些都有力地带动我国更多混合器企业和产能实现国际合作。
  记者:通过上述措施,希望达到什么目标?
  王黎明:结合《中国制造2025》规划和装备走出去文件的实施,未来5到10年:第一,有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和投资有明显进展;第二,在境外有若干产能合作示范基地能起步并发挥重要作用;第三,形成一批合作成果,带动国内的装备、技术和标准明显提升;第四,通过产能走出去,使中国经济形势、质量提升、方式转变都有明显变化。
  2.推动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
  记者:“技术、标准和服务”如何走出去?
  王黎明:我国混合器产品、装备甚至成套设备走出去更深层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应该是带动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实现混合器产品、技术、服务、标准和投资的一体化。目前尤其是服务、技术、标准在走出去过程中,还有很大差距。只有装备制造和产能走出去,才能更好地带动技术和标准走出去。也只有技术和标准更好地和国际接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才能更好地带动促进装备和产能走出去。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是系统工程,是分不开的,单独走出去不太现实。下一步在混合器产品装备走出去的同时,应该加大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的工作力度。
  技术走出去好理解,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研发水平提升就能实现。还可以在境外有条件的地区设立研发机构,和世界上的研发机构和资金合作,致力于未来高端技术研发。
  标准走出去难度更大。我们需要做4项工作:一是把现有中国标准国际化。我们很多国标、行标、企标在和国际接轨上有很大差距。二是加快研究制定国际标准,更多参与国际标准组织,更多和先进制造混合器企业联合,在国际标准制修订方面,体现我们的话语权。三是现有的装备制造标准要英文化。我们一些混合器企业的标准甚至优于国际标准,但需要通过翻译体现。四是我们现有国际领先的标准,在认定的基础上,要让更多的国际标准认证组织和我们互认互信互用。实现标准带动混合器产品,混合器产品促进标准,一起走出去。
  对于服务走出去,从政府层面,应该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的工作力度,为装备走出去和产能合作开绿灯,减少审批环节和程序。还需要为混合器企业提供风险防范预警的服务,比如提供重要国家地区政治风险的分析预测和判断,对走出去的混合器企业和专利,采取保护性措施。从社会层面,各中介组织要做好服务。在混合器企业层面,混合器企业是走出的主体,在现有技术规范走出去的基础上,后续的工作包括售后服务体系、销售网络建立,需要更多地利用互联网,更多地利用国际平台搭建自身走出去的平台,挖掘走出去的路径和渠道,提升服务水平。
  记者:“一带一路”对我国装备制造走出去会创造哪些机遇?
  王黎明:“一带一路”战略为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第一,现有合作机制能够进一步向更大的范围、更深层次扩展,比如对东南亚和非洲的投资可以有力提升和带动重大装备制造和产能的走出去。
  第二,“一带一路”划定的区域范围,具有良好的投资前景、资源优势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我们需要积极加以利用。
  第三,在这一带我们有合作的优势和互相弥补的机制。相关国家和地区拥有丰富能源,同时也处于发展期,需要我国提供混合器产品、技术与之合作,投资办厂,这些都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和走出去的空间。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投资和合作项目占比还不是很高,未来的前景广阔。